2025年7月,湖南信息学院筑梦砺行社会实践团深入湘阴县多地,接连开展“情绪科普课堂”“银龄关爱行动”“防溺水安全宣讲”系列公益活动,以专业知识服务基层,用青春力量传递温暖,为乡村教育帮扶、养老服务提升与社区安全建设注入活力。
情绪探秘之旅:为乡村儿童打开心灵之窗
7月6日,实践团首站走进洋沙湖实验学校,连续三天开展 “情绪的奇妙世界” 系列科普讲座。活动通过趣味讲解、互动游戏和实践体验,带领孩子们探索情绪的奥秘,学习与情绪友好相处,助力他们在阳光中健康成长。
课堂以“抓快乐”热身游戏开场,孩子们通过手掌互动游戏快速融入氛围,踊跃分享游戏中的情绪体验。宣讲员借助色彩图片、生活故事及“情绪情境大挑战”互动环节,将喜、怒、哀、惧等基础情绪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,特别设计“考试笔没水”“收到陌生人礼物”等情境卡牌,引导孩子们用多元情绪词描述感受,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情绪的两面性。
7月8日的讲座聚焦“情绪背后的小秘密”。志愿者们设计了“情绪侦探”情景剧:当“玩具被抢走”“考试没考好”等场景出现时,邀请孩子们扮演“情绪侦探”,分析角色的情绪反应及背后的原因。
在“情绪连连看”游戏中,孩子们将“被表扬”“迷路”等事件卡片与“开心”“害怕”等情绪卡片配对,逐渐明白事件与情绪的关联。此外,志愿者还通过“半杯水的不同看法”小讨论,引导孩子们发现:同一件事,看待角度不同,产生的情绪也会不同。课堂上,孩子们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的想法,眼神中充满对情绪奥秘的好奇。
“看到孩子们从一开始羞涩地表达情绪,到最后主动分享管理方法,我们深深感受到科普教育的力量。”实践团志愿者同学说,“这三天的相处,不仅是我们教孩子,孩子们的纯真也治愈了我们。”洋沙湖实验学校闵校长对此次系列讲座给予高度评价:“‘情绪的奇妙世界’科普讲座贴近孩子心理需求,形式生动有趣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了实用的知识。
为期三天的“情绪的奇妙世界”筑梦砺行实践团科普讲座,是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内容设计,帮助孩子们系统认识、理解和管理情绪,为他们的阳光成长注入了心理能量。实践团表示,未来将持续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,开发更多优质的科普课程,用专业与爱心守护孩子们的心灵成长。
银龄关爱行动:用细节温暖敬老院的晨光
7月9日,实践团转场文星镇敬老院,开展持续3天的“银龄关爱行动”。以“洁净家园暖人心,青春聚力护夕阳”为主题,开展针对性的卫生清洁志愿服务活动,为老人们打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,让“夕阳红”在清爽洁净中绽放光彩。
活动当天,实践团成员们迅速分组投入清洁工作。擦拭组的志愿者们搬来梯子,仔细擦拭窗户玻璃和柜子表面,从框架到边角都不放过,让积尘的家具重现整洁;清扫组则专注于清理床底的杂物和地面的灰尘,弯腰屈膝地将隐藏在角落的纸屑、毛发一一扫出;还有的志愿者专门负责清除墙壁上的蜘蛛网,用长杆绑上抹布,细心拂去高处的灰尘。大家分工明确、配合默契,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,原本有些杂乱的居住环境在大家的努力下变得窗明几净。
在清洁过程中,志愿者们还不忘与一旁休息的老人们互动。“爷爷,我们把您窗边的柜子擦干净了,以后拿东西更方便啦。”“爷爷,床底的灰尘我们都清走了,您晚上睡觉也能更舒服些。”老人们看着忙碌的身影,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,有的还想起身帮忙,被志愿者们笑着劝回:“您坐着歇着就好,这些活儿我们来干!”
敬老院瞿院长全程参与了清洁活动,他一边和志愿者们一起擦拭桌椅,一边感慨道:“同学们不怕脏不怕累,把敬老院打扫得焕然一新,这种踏实肯干的精神太让人感动了。
这种‘院长+志愿者’的模式,既提高了清洁效率,也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。”活动不仅为老人们营造了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,更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。“筑梦砺行”社会实践团将继续以“三下乡”活动为契机,开展更多贴近基层需求的公益服务,用青春力量传递温暖,让敬老爱老的新风尚在实践中不断传承。
防溺安全防线:在社区筑牢生命守护网
7月12日,实践团走进江东社区,开展“科普防溺水,青春护童行”公益活动。通过“理论+实操+互动”三位一体模式,以卡通PPT讲解防溺水“六不原则”,设计“危险水域找茬”游戏强化认知,知识答题环节中孩子们争相举手的场景,让安全知识在趣味中扎根。
最具实操性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示环节,志愿者规范分解动作并指导家长儿童轮流实操,不少参与者用手机记录要点,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关键急救技能。
团队向社区赠送的防溺水海报张贴于公告栏等显眼位置,14名“安全小卫士”佩戴勋章领取科普手册的画面,成为社区安全教育的生动注脚。活动尾声发放的小扇子礼品,将“珍爱生命”的警示随夏日凉风传递至每个家庭。社区搭建的公益平台为活动提供了高效支持,双方携手构建的“知识宣讲+技能实操+长效传播”安全网,为暑期儿童安全加上多重保障。
从心理学知识的童声传递,到敬老院里的银发笑颜,再到社区防溺的生命课堂,湖南信息学院筑梦砺行实践团以“三下乡”活动为纽带,将高校智力资源与基层实际需求深度对接。正如团队成员所言:“在服务社会中读懂责任,在实践育人中书写担当,这才是青春最鲜活的注脚。”未来,该团队将继续深耕基层公益,以更多元的形式为乡村振兴与社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“用陪伴甜透时光”关爱老人
7月15日,实践团再度走进文星镇敬老院,为这里的老人们带来了一场充满爱意的慰问活动,用青春力量编织出一段温馨时光。清晨9点,阳光正好,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西瓜、荔枝、香蕉、火龙果等新鲜水果,精神饱满地抵达敬老院。刚一到院,大家便迅速分工、各司其职:有的志愿者轻手轻脚地走进老人宿舍,协助整理房间杂物;有的则忙着在活动场地摆放桌椅,还有的主动配合敬老院工作人员,温柔地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来到活动区域。
分发水果的环节热闹而温馨。志愿者们将切好的西瓜递到老人手中,把饱满的荔枝剥好果皮送到老人嘴边,看着老人们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,大家的心里也暖暖的。一位老爷爷一边吃着西瓜,一边念叨:“你们真是比自家孩子还贴心哟。”简单的话语,却道出了老人们此刻的感动。
活动中,志愿者们分成多个小组,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。大家像对待自家长辈一样,耐心倾听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、生活的点滴。“爷爷,您年轻的时候是做什么工作的呀?”“奶奶,这里的饭菜合胃口吗?”一句句关切的询问,拉近了与老人的距离。老人们也敞开心扉,分享着在敬老院的日常趣事,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。志愿者们还不忘叮嘱老人们:“天气热,要多喝温水,晚上睡觉别着凉。”朴实的话语里,满是真诚的关怀。
敬老院瞿院长对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,他说:“这些年轻志愿者的到来,让敬老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,老人们今天格外开心。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常来,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。”
此次文星镇敬老院慰问活动,是湖南信息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实践。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不仅为老人们送去了物质上的关怀,更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。未来,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,让关爱老人的美德在实践中传承,让更多温暖走进基层、浸润人心。
通讯员:盛智敏 王泉堂 刘宇航